nbsp;nbsp;nbsp;nbsp;“鸡蛋也要吃。”姜清杳在旁提醒。
nbsp;nbsp;nbsp;nbsp;沈观便听话的去吃鸡蛋,惹得姜清杳眉眼弯弯。
nbsp;nbsp;nbsp;nbsp;这时,婢女们呈上晚膳,姜清杳便也动筷。
nbsp;nbsp;nbsp;nbsp;饭后,两人回了内室,沈观依旧看书,姜清杳手捧一个小匣子,递到沈观面前。
nbsp;nbsp;nbsp;nbsp;沈观莫名接过,在姜清杳的眼神示意下打开,就见里头躺着一枚白玉印章。
nbsp;nbsp;nbsp;nbsp;“这是我为你准备的生辰礼物。”姜清杳忐忑道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当初在交换庚帖时,姜清杳便留意到他的生辰正在婚后,于是便琢磨送他什么礼物。
nbsp;nbsp;nbsp;nbsp;想到他出身不凡,必定样样不缺,姜清杳便恹恹的不知怎么办才好。不妨有一日自己刻着玉石玩儿,便神光一闪地想到给他刻一枚私印。
nbsp;nbsp;nbsp;nbsp;于是挑了块上好的白玉,让婢女拿去外头切割了,而后自己描了样子,细细雕琢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备嫁那几月,她每日刻章,他的名字,便连同那笔画,在她心中反复纠缠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原本姜清杳还觉得自己刻得不错,但婚后见过他的那些名家刻章后,才发现自己以为的不错,只不过是目光短浅,没有见过更好的。
nbsp;nbsp;nbsp;nbsp;沈观长指捻起,放在眼前细看,以他的目光来看,这枚小印刻工稚嫩、浮浅,与他现有几枚私印根本无法比拟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姜清杳见他只是瞧着不说话,便愈发羞惭,在她想劈手夺回,另外补送他礼物时,却听他道:“不错。”
nbsp;nbsp;nbsp;nbsp;仅两个字,就让姜清杳眸光簇亮,她惊喜道:“真的?这可是我自己刻的,真的还不错吗?”
nbsp;nbsp;nbsp;nbsp;沈观眸色一转,心中震动,这种活计,劳心劳力,她一个闺阁女子,竟有这样大的意志,去学刻章。
nbsp;nbsp;nbsp;nbsp;还好,方才见是她送的礼物,他勉强说了句不错,现在知道是她亲手所刻,更觉意义非凡。
nbsp;nbsp;nbsp;nbsp;沈观执起姜清杳的手,放在掌心细看,果然见她食指侧边有薄茧,一时感动非常。
nbsp;nbsp;nbsp;nbsp;此时再看那支刻章,便觉是天下第一等的好。
nbsp;nbsp;nbsp;nbsp;“多谢夫人,我很喜欢。”沈观柔声道。
nbsp;nbsp;nbsp;nbsp;若干年后,沈观荣升内阁辅臣,他早年的字画,便被人拿出来欣赏品鉴。
nbsp;nbsp;nbsp;nbsp;自然是处处下笔不凡,哪哪都不缀青观,只是这字画上盖的私印,差之远矣,一看就不是出自名家之手。
nbsp;nbsp;nbsp;nbsp;便有那心机灵泛的、想攀附的,想着送枚名家刻章给沈首辅,以此结交。
nbsp;nbsp;nbsp;nbsp;也有那愣头青,见着不好,便直愣愣说了出来:“这印章,简直是毁了首辅大人这副画。”
nbsp;nbsp;nbsp;nbsp;人群中混着沈家人,看傻子似的横了这愣头青一眼,“你知道什么,这是我们夫人亲手篆刻的,首辅爱惜得跟什么似的。”
nbsp;nbsp;nbsp;nbsp;一句话,让那愣头青羞惭不已,也让那心机灵泛的趁早歇了心思。
nbsp;nbsp;nbsp;nbsp;沈观自收到姜清杳这枚小印后,往后余生,便只用这一枚私印。
nbsp;nbsp;nbsp;nbsp;那段时间,京城便风靡起了给夫君刻小印以表心意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可这活不仅要耐心,还费气力,一不小心,闺秀们的纤纤玉指便被刻刀划伤,一时几多感慨:首辅夫人肯定是爱惨了首辅大人,才能为他做到如此地步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只是现下姜清杳尚不知道未来,篆刻小印这种事,于她来说,只不过是十五年困守深闺打发光阴而已,她自己无聊时刻着玩的印章不知凡几。
nbsp;nbsp;nbsp;nbsp;还有爱惨了沈观这件事,更无从谈起,她对他更多的是感激,是仰慕。两人相处时,虽也有心动,但这心动不足以支撑她走完未来漫长的岁月。
nbsp;nbsp;nbsp;nbsp;他身为男子,有功名、有前程,会纳妾,会和妾室生下孩子。
nbsp;nbsp;nbsp;nbsp;而现在,姜清杳认为自己第一要紧的事是圆房,第二是生下属于自己的孩子,未来才有依靠。
nbsp;nbsp;nbsp;nbsp;连着好几日的狂风暴雪,今日却忽然停了,太阳高悬于天际,却像个明亮的摆设,没有丝毫温暖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姜清杳早上伺候完沈观上值后,一算时日,才惊觉日子过得这样快,再等三日,竟到了李姐姐成婚的日子。
nbsp;nbsp;nbsp;nbsp;说来奇异,她本是嫁去扬州,嫁妆都收拾妥当了,不日即将启程,却在大觉寺的半山亭上,与李姐姐相识,尔后,她定了席面,与她送别,又在离京前,带她游湖。
nbsp;nbsp;nbsp;nbsp;这一游湖,她便稀里糊涂嫁来沈家了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姜清杳勾着手指头细算,在她十五年的人生中,出过五次家门。
nbsp;nbsp;nbsp;nbsp;第一次是在五岁时,父亲带她郊外踏青,她却独自跑远了,整得浑身湿漉漉的,回家后就发起了高烧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其实这一次出门发生的事,她都不记得了,是后来娘亲告诉她的。
nbsp;nbsp;nbsp;nbsp;第二次,是七岁时,去大觉寺拜菩萨,娘亲请了老方丈给她批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