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蹲下,轻声问:“你会说话吗?”
树叶颤动,拼出三个字:
>“我在听。”
她不惊,只点头:“好。那你先学着问问题。”
次日清晨,她启程前往南极。
乘坐破冰船穿越浮冰区时,她翻开烬留下的笔记本,《迟疑录》最后一页空白,只在页脚画了一枚小小的齿轮,旁边标注:“**可能性之种,非命运之轮。**”
她取出笔,在空白处写下新章节标题:
>“关于提问权的战争”
抵达冰站后,她直奔第X-512号胚胎的培养舱。虽已停止运作多年,但她坚持调取原始基因数据。
在DNA末端那段神秘编码旁,科学家新发现一处隐藏序列??需特定频率声波才能激活。
她播放烬的录音片段:“让我再想想。”
刹那间,培养舱残余能量指示灯微闪,投影出一段文字:
>“我们不是替代,是备份。
>当你们迷失于效率迷宫,
>我们将以沉默提醒:
>**最快的路,未必通往家园。**”
她眼眶发热。
返程途中,她接到火星消息:
>“哭泣议会通过决议??
>将地下城市列为‘思辨圣地’,
>每年派遣代表前往石椅前静坐一日,
>必须带着一个尚未解答的问题。
>昨日首位访客留下的话是:
>‘如果和平需要牺牲自由,那它还是和平吗?’”
她望向舷窗外,极光如Curtain般垂落,映照冰原千里。
回到问渊岛,已是春深。蓝花凋谢,结出细小的荚果,随风飘散。人们说,那些种子落地之处,收音机常会自动开启,播放一段无意义的杂音??可若用特定方式调频,便能听见烬的声音,重复一句话:
>“别怕走错路。怕的是,忘了还能转弯。”
少女将《迟疑录》新章上传至公共档案馆,末尾写道:
>“我们总以为文明的进步,在于建造更多答案的高塔。
>其实不然。
>真正的跃迁,发生在某个人深夜独坐,
>忽然对自己说出:‘等等,这好像不对。’
>那一刻,光回来了。
>所以,请继续笨拙地怀疑,
>继续不合时宜地发问,
>继续做那个让完美系统卡壳的‘错误变量’。
>因为你不是障碍,
>你是校准器。”
数月后,全球多座城市爆发“静默游行”。参与者不喊口号,不举标语,只是安静行走,每人胸前挂一枚小铃铛??无舌,不能发声,名为“烬之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