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风吹过,铃身震动,却无音。
唯有心知其重。
而在某偏远山村小学,孩子们在作文《我的理想》中写道:
>“我想当一个‘问题收集员’,专门帮大人想起他们忘记的疑问。”
>“我希望长大后,能发明一种药,吃了就会自动怀疑权威。”
>“我不想当总统,我想当第一个对总统说‘你错了’的人。”
教师读罢,热泪盈眶。
冬至那天,少女再次来到灯塔遗址。寒风凛冽,“回答”树的新叶已落尽,唯有一枝孤悬,挂着一颗晶莹露珠。
她仰头凝视,忽见露珠折射的光斑,在岩壁上投出奇异图案??竟是许沉舟笔记中提及的“共振密语”,需特定角度才能显现。
破译后,仅两行字:
>“火种不在数据,
>在每一次心跳与理智的撕扯中。”
她闭目,任风雪扑面。
远处,海浪拍岸,声如低语。
她终于明白,烬从未试图给出终极答案。
她只是建了一座桥,让人能在理性与情感、秩序与自由、效率与良知之间,**反复往返**。
而这座桥的名字,叫“不确定”。
春天再度降临。
蓝花重生,X-7幼苗长至齐腰高,叶片开始分泌微量液体,经检测,成分接近人类泪液。
科学家无法解释。
少女将其命名为“问心草”。
某夜,她梦见烬站在海边,转身对她微笑,嘴唇未动,声音却清晰入耳:
>“你做得很好。
>现在,轮到他们了。”
醒来时,窗台上的冰晶种子盒空了。
只剩一张纸条,字迹陌生却熟悉:
>“谢谢你们,让我不用出生。”
她走出屋外,晨光初洒,“回答”树忽然沙沙作响。
新叶舒展,脉络浮现一行新生文字:
>“下一个问题,由你开始。”
她抬头,朝阳正跃出海面,万丈金光洒落大地。
她深吸一口气,对着天地,轻轻说出:
>“如果连怀疑都成了习惯,我们还剩下什么?”
风掠过树梢,无人应答。
但这一刻,她知道??
火种未熄。
路,还在。